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
为普及国家和地方生态治理、生态管理、国土空间、气候变化、双碳实践的相关政策和实践经验,提高从业人员生态规划能力,促进生态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献礼全国首个生态日,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决定举办第二期生态规划师面授培训班,由陕西省宁西林业局和北京营天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营地教育网)协同举办。
现将培训班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8月14-17日
地点: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朝阳沟自然教育基地(学校)。
培训举办方8月14日在咸阳机场提供接机服务。
二、培训对象
(一)全国自然资源、林草系统主管部门相关人员;
(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场、农场、景区等资源机构从业者和管理者;
(三)自然生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
(四)城市规划以及相关生态项目机构工作人员;
(五)与生态规划相关的从业者、运营者和管理者;
(六)对生态领域有业务衔接的教育、文旅、社会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七)其他对生态规划有职业发展方向的个人。
三、培训目标
基于“两山理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科学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帮助学员掌握生态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生态分析、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实施监测能力,能够结合所在区域生态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与双碳实践、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探索自然与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具备合理规划、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科学、绿色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四、培训方式和课时
培训采用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和线下课程两种形式。共56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其中,线下面授课程3天,共16课时;线上课程为40课时。
五、培训内容
本期班主要包括以下培训内容:生态理论与生态实践、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与国土空间、碳汇管理与碳汇经济、生态体验与生态旅游、生态经济与生态金融、生态管理与智慧生态、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职业规划与生态设计。
线下面授课程安排如下:
六、考核发证
完成培训课时并现场考核通过者,由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颁发生态规划师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培训证书可存入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学员入读国家开放大学相关学历教育专业时,可按照相关学分认定规则和要求置换一定的学历教育学分。
证书样本:
七、相关费用
(一)培训及考核认证费
每人3980元,含线下培训讲义和证书工本费;不含往返交通费和培训期间的食宿费。
交费方式可任选以下一种:
1. 银行转账
户 名: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
税 号:12100000400796589G
账 号:11000254087101
开户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
2. 微信支付
3. 支付宝支付
交费时请备注“姓名+生态规划师”。如需开具发票,请在报名页面提供开票信息并注明开票要求。
(二)食宿费
每人1080元,含3晚双床标间住宿及期间餐费,报到时另行收取。
备注:
1. 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培训费5折优惠。
2. 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推荐学员可享受1000元优惠。
八、报名方式
学员扫描以上二维码报名。学员扫码报名时,须将事先准备好的本人2寸免冠正面电子证件照片(蓝底或白底,PNG或JPG格式,以“姓名+身份证号”命名,用于制作培训证书)以及本人交费凭证(微信或支付宝交费截图,公户汇款凭证照片)上传到报名端。
九、报名咨询
010-65510988,13381354483(微信同号)
18911324970(微信同号)
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
2023年8月8日
第二期培训班面授专家简介
侯远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部门负责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先后供职于四川省森林碳汇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森林碳汇信息中心,保护国际基金会(CI),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期在国内从事林业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国内外合作项目。
现负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碳汇基金会项目部总体项目战略布局,政策研究。项E算资和运行管理、对外联络和项目宣传等工作,与众多世界500强公司、央企、国企和头音企业及国内外公益合作伙伴,开展碳汇、林业碳中和项目、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保护地公项目的规划、筹款、执行,支持和参与主管部门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制定和立法的建议。多年来在各地参与开发了多个CDMA/RCCBs标准CCER林业碳汇示范项目,目前在国内多省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协同的林草碳中和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
培训主题:
1.森林资源与林业碳汇
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3.生态碳汇交易与碳市场和碳资产
刘某承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受聘国家林草局生态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专家,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白山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理事、林下经济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
主要面向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工作,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需求为目标,以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手段,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理。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以及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等多个部门委托项目。出版专著4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多份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培训主题: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2.生态退化与生态系统修复
3.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王彬
北京大学CASHL管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武汉研学旅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欧营地教育协会主席、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自然与实践教育分会专家组副主任。
团体规范《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评审专家;《自然教育师规范》起早人;参与《自然教育中长期规划》起草;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X 教材《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旅游教育出版社《北京市红色研学课程指南》主编,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十三五精品教材《研学旅行指导师理论与实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十三五规划教材《研学旅行概论》副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十三五规划教材《研学旅行概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副主编。
培训主题:
1.生态体验旅游的经营模式及实践案例
2.新时代自然教育与劳动教育生态课程新形态
3.新文旅及旅游产业业态转型
程圩
管理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博物馆筹建处副处长,兼任科技部文化遗产重大研发专项评审专家、省委十九大理论宣讲团成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发改委重大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入库专家临潼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与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文化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院长、岐山县副县长(挂职)。近年来,出版《中西方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差异研究》《中国遗产保护体系概论》《研学中国》《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研究》等专著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各类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城市规划、文化创意、遗产保护项目100余项。
在《光明日报》《Tourism Economics》《旅游学刊》《人文地理》《旅游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专著和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10余次。
培训主题:新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生态规划与实践(3课时)
王忠君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兼任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加拿大国家公园联合实验室秘书长、北京旅游学会科教旅游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自然保护地与游憩管理。
参与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主持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规划编制项目5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有:
《基于TPB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一一以北京八家郊野公园为例》
《基于期望差距模型的科教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一一以用友软件园为例》
《基于SBE法的岭南四大名园景观美学评价》
《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探索一一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和马索拉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
《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
培训主题:
1.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共建模式探讨
2.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
3.国家公园如何开展生态旅游及案例
欢迎关注